財聯社記者從多位經銷商人士處獲悉,2024開年后,冰箱行業價格戰仍在持續,這與消費不振及品牌廠商產能擴張有關。分析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隨著2022年出口大幅回落,價格戰勢頭抬升。雖然目前外銷連續多月高速增長,但預計2024年冰箱出口量規模可能在高位的基礎上微降。
近日,有家電經銷商人士表示,目前冰箱價格戰“慘烈”。某品牌400多升大冰箱批發價已經“打到了2000元以下”,部分經銷商“虧本出”。他認為,這與各大廠商的產能擴張有密切聯系。
公開信息顯示,近期就有多家品牌廠商的新制造基地投產。
2023年11月,奧馬冰箱智能制造基地第一期投產。新基地第一期正式投產,奧馬冰箱年產能邁向1600萬臺,二期工程則預計在2024年底完工;
2023年12月,海爾上合冰箱互聯一工廠,也是產能200萬臺的高端冰箱互聯工廠投產。
此外,據2023年初的相關報道,總投資52億元的格力電器長沙格力冰洗基地項目預估2023年年底實現量產。
另有家電經銷商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冰箱價格戰始于2023年疫情防控優化后。“產能與銷量不成正比,導致冰箱產能過剩與市場滯銷。最后只能用簡單粗暴的價格戰體現出來。”同時他還表示,自己“銷量下降的同時利潤也大幅度下降。”
不過,財聯社記者查詢包括海爾智家、長虹美菱、奧馬電器等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報發現,2023年冰箱產品業務毛利率(中報數據)與歷史相比并未發生明顯下滑,甚至個別公司還出現了逆勢增長。
產業在線高級分析師王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冰箱行業價格戰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只是在行業發展不同時期競爭的激烈程度不一樣。
價格戰對于頭部企業影響要略小于中下游的玩家,主要是因為頭部企業在供應鏈方面的優勢和話語權比較強,成本控制相對較好,而且可以通過利潤較高產品來回補,而中下游的企業這方面就會差一些。
“其實疫情期間的2021年,出口量額、均價都在增長,所以國內方面更多著力生產管理,價格戰走弱,2022年隨著出口的大幅回落以及成本的下降,價格戰又有抬頭的跡象。”王娟表示。
產業在線1月9日的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11月冰箱冷柜內銷出貨表現要好于終端,同比小幅增長3.2%。而值得關注的是,11月出口同比增速連續第三個月超過55%。
外銷數據連續高增,能否對2024年冰箱行業產生趨勢指導作用?王娟表示,外銷連續多月高速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去年大幅下滑導致的低基數、海外生產疲弱以及歐美的補庫需求,目前看2024年開年因為2023年同期基數依舊較低仍有較高的增長。
“但是也要看到,歐洲的補庫需求已經開始回落了,根據我們與產業鏈上游還有歐洲企業的交流,歐洲今年的需求大概率下滑,另外今年海外生產有望恢復,且人民幣可能會升值,加上紅海危機如果長期持續影響,預計2024年冰箱出口量規模可能在高位的基礎上微降。”
(關鍵字:冰箱 內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