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工信部召開的2009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重點提到了三個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其中之一的是鋼鐵產業。
鋼鐵行業“消化不良”
朱宏任表示,前5個月,一些鋼鐵新開工項目未批先建或違規建設。這些違規建設、盲目擴產加劇了產能過剩的矛盾。朱宏任同時指出,產能過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產能過剩,而是指產能嚴重過剩。”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扭轉了增速大幅下滑的趨勢,但影響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仍然比較多,工業企穩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除產能過剩矛盾外,外需不足依然是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經濟運行質量也有待提高。造成產能過剩的情況,除了盲目投資,還有一些結構性或者體制性的問題,一般來說,在產能過剩情況下更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情況,以及在投資把握方面缺少真正對投資項目負責的情況。在出口“馬車”缺位,鋼鐵價格、產量都出現一定回升的情況下,一定要高度關注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的情況。
有數據顯示,粗鋼日均產量已從去年10月份的116萬噸回升到今年6月份的165萬噸。價格方面,截至7月17日,中鋼協的價格指數也已連續反彈14周。對此,朱宏任指出,雖然鋼鐵價格和產量出現了一些回升,但也要高度關注市場其他方面的信號。比如在6月份,有些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石家莊、沈陽和哈爾濱的鋼鐵庫存在增長,這樣的變化實際上說明供需關系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工信部就已發出了《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提出了堅決遏制產量過快增長、主動調整品種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禁違規建設擴能項目、加強技術改造和企業管理、規范鋼材和進口鐵礦石貿易秩序等6項措施。這并不是以行政命令來限制鋼鐵企業的產量,而是希望鋼鐵企業能夠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鋼鐵行業協會發揮行業的自律作用,以及在各地工業主管部門的督促協調下,大中型鋼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對沒有訂單和效益的產品給予限產,甚至不生產、降低產量。
但從實際情況看,鋼鐵行業整體形勢依然艱難。據統計,截至7月21日,共有26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09年中期業績預告,其中12家公司預計中期業績下降,
14家公司預計中期業績將出現虧損。朱宏任表示,產能過剩行業一定要通過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等方式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不然下一輪再次面臨周期性的結構調整時,還會遇到產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
調整緊迫性更顯突出
日前有媒體報道,《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條例》已經由工信部初步制定完成,并有望近期出臺。這也意味著鋼鐵業并購重組大幕將正式開啟。
事實上,從1996年至今,鋼鐵企業大大小小的重組事件屢見不鮮。只是近幾年來,我國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的步伐逐漸加快。武鋼、柳鋼聯手組建廣西鋼鐵集團;唐鋼、邯鋼聯合重組河北鋼鐵集團;今年3月,寶鋼集團與杭州鋼鐵集團簽署重組寧波鋼鐵協議;寶鋼投資20.214億元取得寧波鋼鐵56.15%的控股權……
然而,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鋼鐵產能總體過剩的背景下,這種兼并重組的步伐仍然略顯緩慢。當前,改變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低下現狀和提升在鐵礦石談判中的議價能力也是促使鋼鐵企業加快重組的內在動因。鋼鐵市場專家馬忠普認為,國有鋼鐵企業重組面臨許多體制性障礙,政府作為出資人,對推動鋼鐵企業重組負有重要的責任。
目前鋼鐵企業重組本質上是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國有鋼鐵資本的戰略布局重組問題,是對五十多年來國有鋼鐵企業資本運行、布局結構和規模化不適應當前形勢要求的一次改革性大調整。通過深化國有體制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和運行秩序,發展資本市場,培育未來國有大鋼鐵集團獨立的對外資本兼并重組的擴張能力,以適應國內外市場競爭的需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在給鋼鐵產業帶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好時機。馬忠普認為,鋼鐵企業兼并重組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進行區域內整合。過去鋼鐵企業的建設都是依礦山而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有鋼企就面臨整合問題,這就是國有資產在適應當今市場發展方向的戰略整合問題。中國整合最好的三個鋼企都是先進行區域內整合,如寶鋼集團、河北鋼鐵集團、山東鋼鐵集團都整合得很成功。搞好地方企業整合問題是進行跨區域整合的基礎。地方整合也并不是全盤抓,對于瀕臨破產的小企業按市場規律自然會被淘汰;對于有發展的企業要盡可能整合。
第二步就是要解決跨區域整合問題。如果地方政府已經著手推動了省內鋼企重組,接下來就應考慮跨區域重組了,而跨區域重組則是我國鋼鐵工業能否提高集中度、能否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集團的一個關鍵。
第三步是在國內鋼鐵集團形成規模后的跨國整合。中國鋼企未來做大做強必須走好這三步。
目前國內鋼鐵企業競爭格局已基本形成:華東地區以寶鋼集團為龍頭,東北地區以鞍本集團為龍頭,華北地區以河北鋼鐵集團為龍頭,中西南地區以武鋼集團為龍頭。根據《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我國將推進鞍本集團與攀鋼、東北特鋼,寶鋼與包鋼等跨地區的重組以及太鋼與山西省內鋼鐵企業等區域內的聯合重組;力爭到2011年,全國形成寶鋼集團、鞍本集團、武鋼集團等幾個50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鋼鐵集團以及若干個1000萬~30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集團。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鋼鐵集團,提高中國鋼企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在國際原材料市場上的議價能力,是我國實現鋼鐵產業振興的目標之一。而鋼鐵企業兼并重組除了政策支持外,還要尊重市場規律,另外,還應重視重組后的整合,包括戰略整合、產品整合、文化整合和財務整合等,這些都是企業由大到強的關鍵。
馬忠普表示,鋼鐵行業進行市場化的跨區域并購,有利于培養出有影響力的大型鋼鐵集團,以抵御國外鋼鐵巨頭的并購。也應給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此外,跨區域重組的稅務關系問題也應給予關注和妥善解決。
(關鍵字:鋼鐵業并購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