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政府對投資的部署也驟然加快。
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就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舉行新聞發布會。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張明倫在會上介紹,今明兩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中,目前在建工程的總投資規模大約是6000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從有關人士處獲悉,這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有40項屬于在建工程,132項正在開展前期論證工作。另有一名不愿具名的機構研究人士對本報稱,投資仍是政府主要的有效穩增長手段。目前鐵路和棚改的部署都已“滿弓”,只待資金到位和落實,但水利的待開發程度仍較高,將成為穩增長政策部署的主要方向。
6000億投資或以財政為主
在國家大力投資基建的背景下,水利成為棚改和鐵路之后的“穩增長”焦點。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介紹,政府將繼續加快重大水利、農村飲水安全等各項水利建設的投資,目前在建和截至2020年要建設的重大水利項目共172項,在建的水利項目投資約6000億元左右,未來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向水利工程建設傾斜,并歡迎社會資本參與。
“今年以來,政府在加大對于水利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大大提速。”李樸民說, 本年度安排用于重大水利、農村飲水安全等各項水利建設的中央預算內投資達到767億元,比去年增加50億元,并表示將對建設條件成熟的項目,抓緊安排資金,力爭盡早開工建設。“截至目前,今年用于水利建設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已全部下達完畢。”
開篇述人士表示,目前水利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其中,特大型和大型項目以國家財政為主,中小型項目以地方政府投資為主。“隨著項目的擴大和投資額度的增加,有關方面迫切想打開融資渠道,但目前來看難度很大,短期內還是以財政投資為主。”
發改委稱,目前多個地方已經上報了建設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的方案,包括河南、山西和新疆等地的13個水庫、水利工程項目已得到批復或上報國務院審批,另有遼寧猴山水庫、湖南莽山水庫、福建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等47項重大工程正在進行評估。
有分析人士稱,高層的重視是促成水利投資加速的重要原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月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后,10月8日又在國務院部門負責同志會議提出,要瞄準群眾急需、遲早要干的薄弱環節,年內在水利、環保、信息網絡等領域再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同時推開項目融資、特許經營等模式,鼓勵社會投資。
發改委負責人介紹,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在建工程,還有一部分是將要在今明兩年和“十三五”期間陸續開工建設的。而本報從消息人士處獲得的信息顯示,目前已開工的項目為40項。
為推進投資,各部委聯動也越發頻發。發改委、水利部、財政部在9月和10月份先后聯合召開了全國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視頻會議和加快水利建設視頻會議,進一步加強部門、地方的縱橫聯動和協同配合。
民資將獲貸款貼息
“有些效益明顯的小工程還行,大一點的根本融不了資,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太明顯了,沒有人愿意做‘活雷鋒’。”發改委宏觀研究員一名關注基建領域的專家昨日對本報稱。
早在2012年,水利部就印發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實施細則》,提出民間資本通過建設、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等方式依法獲得的農田水利工程的產權和運行管理權受國家法律保護。
但多年來,融資效果并不好。例如,河南省2013年水利投資超過150億元,但僅吸引到社會資金15.9億元。上述專家表示,要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就應該在政府投資補助、財政貼息、金融支持、價格機制、稅費優惠、權益保障等內容方面加以明確,以增強外部資本信心。
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張明倫昨日表示,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制定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政策措施,進一步的放寬和規范市場準入,完善水價、電價等支持政策,推動各地盡快推出一批有社會資本參與的重大水利項目。
具體來看,在合作模式上,將以特許經營、參股控股等方式推進;發揮政府引導帶動作用,提供資本金注入、貸款貼息等;探索利用工程供水、質押貸款,要求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貸款。同時,完善價格體制改革,比如,水價按照補償成本、優質優價等原則來實時進行調整。
(關鍵字:棚改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