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池·南丹有色金屬新材料工業園區,一條條寬闊平整的道路、一排排郁郁蔥蔥的行道樹和花園式的廠區映入眼簾;企業生產車間內,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廠房倉庫前,一輛輛卡車整齊停放,等待裝貨啟程。
據悉,該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6.5平方公里,連片開發使用面積4.5平方公里,目前,已有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入駐。今年1-12月,該園區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3億元,工業項目投資4億元,基礎設施投資7600萬元。
河池·南丹工業園區是南丹縣加快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丹縣立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環境倒逼機制,通過發展精深加工、狠抓項目建設、淘汰落后產能、加強技術改造、推進環保治理、發展循環經濟等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加快推進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具有南丹特色的新型生態工業體系,全縣有色金屬產業呈現多業態并舉、多元化發展的大好勢頭。
產業鏈延伸有新成效。該縣依托多年在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方面的技術積累,大力開發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目前,該縣規模以上有色產業企業共9家,已具備年產電解鋅50萬噸、銦160噸、精錫8000噸、錫焊料10000噸、銻白粉5000噸等產能,基本形成了以河池·南丹工業園區為平臺,南方公司、吉朗銦業、堂漢鋅銦等企業為龍頭,鋅、錫、鉛銻、銦四大產業并駕齊驅的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格局。
產業集聚效應有新提升。河池·南丹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管理機制和綜合服務體系等不斷完善。目前,園區開發使用面積近5平方公里,已進駐南方公司、吉朗銦業等8家重點工業企業,成為以有色金屬冶煉和其附屬產品深加工、冶煉渣綜合回收利用及電子焊接材料生產為主導的產業基地,先后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河池有色金屬新材料特色產業發展基地、廣西重點產業園區、A類產業園區、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清潔化生產示范園區、產城互動試點園區、百家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已成為廣西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最大的產業園區。
自主創新能力有新突破。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基礎不斷夯實,一批重點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有色行業人才小高地不斷充實。目前,該縣在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技術的有南方公司、吉朗銦業、泰星公司等企業,一批技術骨干企業先后獲得自治區級及以上認定,其中,南方公司自主研發的稀貴金屬回收裝置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發明專利。
循環經濟發展迸發新活力。該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力推廣和應用資源節約、污染治理技術,推動實施一批廢棄資源綜合回收技改項目,全面綜合回收冶煉廢渣、廢液中的錫、鋅、銅、鉛等有價金屬和稀有金屬元素。河池·南丹有色金屬新材料工業園區鉛、鋅冶煉工藝及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全縣有色金屬行業中余熱發電、尾氣回收、冶煉廢渣處理等方面技術日臻成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隨著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的穩步推進,該縣工業經濟在逆境中緩慢回升。2016年,該縣預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9億元,同比增長1%;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億元,同比增長16%;完成工業投資22億元。
(關鍵字: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