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行業有望持續復蘇,航運上市公司二季度業績普遍環比回升。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
升至近11個月以來高位
10月5日,因海岬型船需求保持強勁,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升至近11個月以來高位。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上揚49點,漲幅為2.76%,最新報1827點。
長線來看,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自9月初開始顯著上漲,累計漲幅達到68.23%。其中海岬型船近期市場氛圍火熱,是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上漲的主要推力,海岬型船運價指數上升181點漲幅達到6.5%,至2982點,為去年6月20日以來的高位。
上海航交所在遠東干散貨運輸市場周報中給出的點評顯示,近期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表現好于預期,尤其是中小型船市場,巴拿馬運河擁堵和南美壓港持續導致市場可用運力偏緊,而煤炭、糧食貨盤持續釋放,巴拿馬型船和超靈便型船市場持續向好。海岬型船市場受巴西礦石貨盤提振,且油價和FFA遠期合約價格上漲,運價水平整體上行。
國內方面,中國內貿集運指數小幅回升。據新華財經報道,9月16日至22日,新華·泛亞航運中國內貿集裝箱運價指數(XH·PDCI)報1242點,較上期環比上漲22點,漲幅1.8%;其中東北指數、華北指數、山東指數、華南指數等均有小幅上漲。
多地出臺航運利好政策
近期,我國多地出臺促進航運發展相關政策。9月15日下午,航運金融創新暨臨港新片區促進高能級航運服務產業發展政策交流會在遠洋賓館舉辦。上海航交所副總裁劉越表示,上海航運交易所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上海期貨交易所加強合作,推出國際集裝箱艙位交易平臺、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兩大工具,助力上海提升在全球航運市場的定價權。
此外,早在今年8月18日,以上海航運交易所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為標的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正式掛盤交易。這是國內首個航運期貨品種,首個服務類期貨品種,首個在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指數類、現金交割的期貨品種,是臨港新片區推進航運領域制度創新,高效配置全球航運資源,打造航運服務功能集聚區的重要舉措。
另外,9月初,大連市政府出臺的《大連市促進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全面振興新突破的若干政策》對海運航線支持力度加大,新增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巴基斯坦區域遠洋次干線和新開空白航區遠洋干線并穩定運營,并對達到相應掛靠航次的,每年每航線給予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資金獎勵和穩定運營補貼。
航運板塊二季度業績普遍環比回升
上市公司看好四季度行業復蘇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今年二季度,航運板塊多數上市公司盈利環比實現增長;17家上市公司中,10家歸母凈利潤增幅為正,寧波海運、國航遠洋、安通控股、鳳凰航運二季度歸母凈利潤增幅在100%以上。
寧波海運二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0.57億元,同比增長606.84%。公司在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3年下半年,公司將堅持以增收節支專項工作為核心,積極對標一流企業;充分發揮電煤保運工作專班機制,著力提升船舶效率,同時要統籌兼顧國際國內市場,不斷開拓優質客戶和優質市場貨源;強化公路安全保暢,著力提升高速公路運營效益;堅持壓實責任,始終守住安全底線,通過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公司效益。
國航遠洋二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環比扭虧為盈。公司在近期的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表示,看好四季度干散貨市場的復蘇回升。內貿方面,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經濟政策,經濟增長預期在不斷改善。從供給端而言,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國萬噸以上的干散貨船舶有2511艘,總載重噸8278.6萬噸;從船齡結構來分析,老舊船舶(船齡18年以上)共計268條,占比超過10%。隨著IMO(國際海事組織)碳減排措施于2023年1月1日開始實施后,老舊船舶的競爭力大幅下降,對內貿運費平穩回升起到重要作用。外貿方面,四季度圣誕季疊加糧食、煤炭、鐵礦石的傳統旺季到來,為整體運價上升提供了支撐,短期內巴拿馬運河干旱導致擁堵影響到運力效率,進而對運價有較強的提振。
(關鍵字:波羅的海干散貨 運價指數 巴西礦石)